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李群玉
身在三湘四水愁,
闲经月下白蘋洲。
半脱风前紫绮裘,
一望烟波万里秋。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饱览名山大川,后隐居沅湘之间,以诗酒自娱,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抒发个人情怀,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满心愁绪,
闲暇时漫步在月光下的白蘋洲上。
微风拂过,我半脱下身上的紫色绮裘,
放眼望去,烟波浩渺,一片万里秋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湘水之畔的愁绪与闲适,首句“身在三湘四水愁”直接点出诗人的心境,身处水乡却满怀愁绪,次句“闲经月下白蘋洲”则转而描写诗人的行动,他在月光下漫步于白蘋洲上,显得悠闲自在,第三句“半脱风前紫绮裘”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微风中半脱紫绮裘的洒脱形象,末句“一望烟波万里秋”则将视野拓展至远方,烟波浩渺,万里秋光,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寓含了诗人对远方的无限遐想。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首句“身在三湘四水愁”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人身处水乡却愁绪满怀,这种愁绪可能源于对家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或是对时局的忧虑,次句“闲经月下白蘋洲”则以悠闲自在的笔触,描绘出诗人在月光下漫步的宁静场景,与首句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第三句“半脱风前紫绮裘”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形象,显得洒脱而不羁,末句“一望烟波万里秋”则将视野拓展至远方,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寓含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群玉隐居沅湘之间的时期,诗人身处水乡,饱览自然美景,却难以排解内心的愁绪,他通过描绘自己漫步月下白蘋洲、半脱紫绮裘的闲适场景,以及远眺烟波浩渺、万里秋光的壮丽景色,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