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懃更作重来约,迨及冰轮未缺时。的解释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曾邀明月应留醉,殷懃更作重来约,

迨及冰轮未缺时,共把清光酌酒卮。

作者及朝代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他工于诗词,文章兼擅,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有《珠玉词》传世。

作者简介

晏殊一生显贵,仕途平稳,其词作多反映士大夫的悠闲生活及情致,情感细腻,意境清新,语言优美,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是北宋词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与欧阳修、韩琦等并列为“宰相词人”。

译文

月光下的庭院中,十轮寒霜般的月影在梧桐叶间流转,这个中秋之夜,我这个漂泊异乡的人只能独自面对角落里的清冷,或许那月宫中的嫦娥也并非没有怅恨吧,看那清冷孤寂的玉蟾(月亮)与桂花树,显得如此孤单。

曾经邀请明月共饮,留下了醉人的回忆,我更加殷切地约定,待到月圆无缺之时,我们再次相聚,共同举杯,将清辉融入酒中,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色与个人的孤独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盼。“殷懃更作重来约,迨及冰轮未缺时”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或亲人再次相聚,共赏满月的愿望。

赏析

此诗以中秋月为主题,前两句通过“十轮霜影”和“羁人独向隅”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诗人以嫦娥和月宫的清冷孤寂为喻,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殷懃更作重来约”展现出诗人的乐观与希望,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有了起伏和转折,更加引人入胜。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晏殊仕途中的某个中秋佳节,当时他或许因公务或私事远离家乡,独自度过中秋之夜,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借中秋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希望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