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步月难为客,此夕听琴合有诗。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从来步月难为客,此夕听琴合有诗。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床清梦压星河。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查田,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家居十余年,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族人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敬业堂诗文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词集》《查初白年谱》等。

译文

长风卷起漫天云气莽莽苍苍,蓬蓬云气中不见天日水天混茫,风渐渐收起云渐渐消散波浪平息,倒映在水中的青天像湖底一样平静,初见夕阳沉入水中时一片深红,皎洁的月儿欲升起时天容如敛,船夫回头向着东方眺望,月亮出没在冯夷的宫殿里,不一会儿月亮从波浪中间升起,湖面就像一面镜子横卧在十丈宽的湖面之上,月光如水水如天,一片空明相互回荡,这时骊龙潜藏在水下最深处,目炫不得衔珠而卧,巨鱼无知而跳跃,鳞甲一动仿佛千万黄金闪耀,人间的美景知道它难以得到,而快乐却常常是从偶然中得到的,远远听到渔父唱着歌过来,才知道今天是中秋节,自古以来,月亮就是难以触及的,今晚听着琴声,应该作诗一首,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江上的月亮年年相似,酒醉后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清朗的梦中,我好像卧在灿烂的星河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在此美景中的感悟,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洞庭湖的浩渺、神秘和美丽,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夜洞庭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生动,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使得诗歌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

在诗中,“从来步月难为客,此夕听琴合有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人认为,月亮是难以触及的,但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听着琴声,他感受到了诗歌的灵感,应该创作一首诗来赞美这个美好的时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中秋夜游览洞庭湖时所作,当时,他身处美丽的洞庭湖畔,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