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即事
宋·汪遵
汉室英雄今已尽,
四方蛮族尚纵横。
宵旰至今劳圣主,
泪痕空对太平花。
作者及朝代
汪遵,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文宗至唐哀帝年间(公元827年—907年),他的诗作以咏史诗为主,多抒发对历史事件的感慨,风格清丽,意境深远,在当时颇有名气。
作者简介
汪遵出身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对历史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汪遵的咏史诗在唐代晚期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汉朝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已逝去,
四面八方的蛮族仍然横行霸道。
圣明的君主夜以继日地辛劳,
却只能对着太平花空流眼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末年社会动荡、外族入侵的局势,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君主辛劳的同情,首句“汉室英雄今已尽”点明了历史背景,次句“四方蛮族尚纵横”则揭示了外患的严重,后两句“宵旰至今劳圣主,泪痕空对太平花”则通过对比君主的辛劳和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汉朝末年社会动荡、外族入侵的严峻形势,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君主辛劳的同情,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绪,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宵旰至今劳圣主”与“泪痕空对太平花”之间的对比,既突出了君主的辛劳和无奈,又暗示了国家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太平花”作为象征物,则寓意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宁,与现实的动荡和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晚期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外族入侵频繁,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诗人汪遵通过对汉朝末年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君主辛劳的同情,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作唤起人们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和思考,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