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冬夜有怀
宋·陆游
峭寒漠漠入重貂,酒力欺人凝不消。
孤雁叫群声急短,寒鸦啼树影萧寥。
梦回空有灯前影,病起常无酒后娇。
欲问梅花开几许,明朝晴雪试寻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刺骨的寒冷悄悄侵入层层厚重的貂皮大衣,即便是酒力也难以驱散这凝固的寒意,孤独的雁群在夜空中急促地呼唤着同伴,声音短促而凄凉;寒鸦在树梢上啼叫,树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萧索寂寥,从梦中醒来,眼前只有灯前的孤影相伴,病愈之后,也常失去了酒后那份微醺的娇媚,想要问问梅花开了多少,或许明天在晴朗的雪地中,我可以试着去寻找那座桥,去探寻梅花的踪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的寒冷与孤寂,诗人通过“峭寒漠漠入重貂”展现了冬夜的严寒,即使穿着厚重的貂皮大衣也难以抵挡。“酒力欺人凝不消”表达了酒虽能暂时带来暖意,但终究无法驱散内心的寒冷与孤独,后两句通过孤雁、寒鸦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凄凉与寂寞,诗人以询问梅花开放情况作为结尾,寄托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冬夜的寒冷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温暖的渴望,诗中“峭寒漠漠入重貂”一句,以“峭寒”与“重貂”的对比,突出了冬夜的严寒;而“酒力欺人凝不消”则巧妙地运用了“酒力”与“凝不消”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后两句通过孤雁、寒鸦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凄凉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敏感与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南宋末年,国家动荡不安,个人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生活的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冬夜的寒冷与孤寂,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也流露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