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宋·欧阳修
身如病木惊秋早,心似鳏鱼怯夜长。
阶下败苔侵雨润,墙头衰草被霜黄。
孤灯寂寂人初睡,冷月娟娟影半床。
病里不知春几许,近来方觉漏声长。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欧阳修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曾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晚年又参与王安石变法,但都不尽如人意,他一生著作繁富,诗、词、文皆有所长,且藏书丰富,曾主编《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我的身体像一棵病弱的树木,早早地就对秋天的到来感到惊惧;我的心情则像一条孤独的鳏鱼,害怕夜晚的漫长,台阶下的青苔因雨水滋润而更加衰败,墙头的枯草被秋霜染得枯黄,孤独的灯光映照下,我刚刚入睡,清冷的月光洒落,映照出半边床的影子,在病中,我全然不知春天已经过去多久了,近来才感觉到夜晚的漏声(计时器滴水声)特别漫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心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脆弱的感慨,以及对孤独和病痛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秋思”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首联“身如病木惊秋早,心似鳏鱼怯夜长”以病木和鳏鱼自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恐惧,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周围环境的衰败和冷清,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心境,尾联“病里不知春几许,近来方觉漏声长”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漫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时间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修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和身体的疾病而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心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恐惧,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珍视,在诗中,欧阳修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