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兰亭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身是兰亭山下客,未容逸少擅清真。
鹅池水暖春生草,曲水流觞日暮人。
古木千章森似戟,修篁万个绿如云。
当年遗墨今犹在,想见风流意未尘。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与寺庙生活,作品多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我本是兰亭山下的访客,不容许王羲之(逸少为其字)独自占有那份清雅纯真,鹅池的水因春回而变暖,生出了嫩绿的水草;日暮时分,人们在曲水边流觞饮酒,享受着这份闲适,古老的树木成千上万,挺拔如戟,修长的竹子密布成林,绿得像天上的云朵,当年王羲之留下的墨宝至今仍存,让人不禁想象他当年的风采,那份超脱尘世的意趣。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兰亭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兰亭文化的敬仰和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赏析
1、意境深远:诗人以“身是兰亭山下客”开篇,直接将自己置于兰亭文化的背景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随后通过描绘鹅池、曲水、古木、修篁等自然元素,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意境的层次。
2、情感真挚:诗人对王羲之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通过“未容逸少擅清真”一句,既表达了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赞美,又流露出自己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3、语言优美: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用词精准,如“森似戟”、“绿如云”等比喻生动贴切,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释绍嵩在游历兰亭时,被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兰亭作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圣地,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自然景观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人也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题兰亭》一诗不仅展现了兰亭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还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