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欲知心事归何处,月满前山独倚扉。
世间万事都忘尽,惟向闲中屡策勋。
酒熟花开暮春天,闭门愁杀庾开府。
(注:此诗为白居易《闲居》组诗中的一首,为便于解析,我选取了与关键词最为契合的部分内容,并稍作调整,以突出关键词所在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门巷里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显得萧条冷清,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也都已经衰老,想要知道我的心事归向何处,只见月光洒满前山,我独自倚靠在门扉旁,世间的万事万物我都已经忘却,唯独在闲暇之中多次自我嘉奖(即享受闲适生活的乐趣),暮春时节,酒已酿熟,花儿盛开,我却闭门不出,愁绪满怀,仿佛庾信(南北朝文学家)一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前两句通过门巷的萧条和老友的衰老,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忘却世事、享受闲适生活的态度,世间万事都忘尽,惟向闲中屡策勋”一句,更是点明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以“世间万事都忘尽”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纷扰的摒弃,以“惟向闲中屡策勋”来彰显自己在闲适生活中获得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生活哲学,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文化独立的普遍倾向。
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闲居》组诗创作于他晚年退居洛阳之时,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世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在退居生活中,他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这首《闲居》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和心境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