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倚筇枝岸幅巾,闭门久已谢知闻。出自哪首诗?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斜倚筇枝岸幅巾,闭门久已谢知闻。

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听水喧。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名世,作品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释绍嵩的诗作在当时颇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但因其身份为僧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多见于诗集序跋及地方志中。

译文

我斜靠着竹杖,头巾随意地搭在肩上,长久以来关闭家门,不再过问世事和名声,在这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无人知晓我的存在,我只独自坐在松树之下,聆听松涛阵阵,水声潺潺。

释义

斜倚筇枝岸幅巾:形容诗人悠闲自得,手持竹杖(筇枝),头巾随意搭在肩上,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在。

闭门久已谢知闻:指诗人长时间闭门不出,不再与外界交往,不再关心名声与世事。

白云深处无人识:形容诗人隐居之地偏远幽静,深藏于白云之间,无人知晓。

独坐松风听水喧:描绘诗人独自坐在松树之下,享受自然之音,表现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林隐逸生活的画卷,诗人通过“斜倚筇枝”、“闭门久已”等动作,展现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而“白云深处无人识”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隐居之地的偏远与幽静,以及他对于名利的淡泊。“独坐松风听水喧”一句,则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禅意,是释绍嵩山林隐逸诗的佳作。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山林期间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释绍嵩的隐逸生活无疑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与反抗,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与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