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欲留客饮无多酒,更拂尘琴有旧徽。
浮名半世虚催老,高卧何时复得闲?
闻说风光满南国,今朝初上越王台。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
译文
门巷里长满了青苔,显得萧条冷清,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想要留客饮酒,却没有多少酒可以招待,只好再拂去尘埃,弹奏起那有着旧日徽记的古琴,半生的虚名如同浮云,白白地催老了我的年华,何时才能再次高卧闲居,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在呢?听说南方的风光十分美好,今天我终于登上了越王台,一览这南国风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首联写门巷萧条,故人衰老,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颔联通过留客无酒、拂尘弹琴的细节,展现了诗人生活的清贫与雅致;颈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浮名虚华的感慨,以及对高卧闲居生活的向往;尾联则以登上越王台,欣赏南国风光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浮名半世虚催老”一句,尤为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虚名浮华的厌倦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诗人通过描绘闲居生活的细节,如留客无酒、拂尘弹琴等,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尾联则以登上越王台,欣赏南国风光作为结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他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生活清贫而孤独,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更加向往闲居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闲居生活的细节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晚年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即语言平易通俗、情感深沉真挚、意境深远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