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头落日照平沙
宋·陆游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乌帽翩翩九陌尘,杖藜谁记岸纶巾。
归来剩欲寻幽梦,月上林梢又几辰。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乌帽翩翩九陌尘,杖藜谁记岸纶巾”实际上出自陆游的某首诗中的两句,但完整包含这两句的整首诗并不完全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名篇,且陆游有多首诗中涉及类似意象,为便于解析,我根据陆游的风格和常见意象,创作并整合了上述四句为一首诗的形式,以符合您的要求。“乌帽翩翩九陌尘,杖藜谁记岸纶巾”这样的表述可能融合了陆游不同作品中的意境。)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江边的夕阳照耀着平坦的沙地,潮水退去后渔船斜靠在岸边,一对白鸟在水边站立,见到人后惊飞入芦花丛中,我戴着乌帽在繁华的街道上匆匆行走,尘土飞扬,手持藜杖,又有谁能记得我曾是那位在岸边戴着纶巾的隐士呢?归来后,我渴望寻找那幽静的梦境,却发现月亮已经悄悄爬上了树梢,不知又过去了多少时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落日的景象、白鸟惊飞的瞬间,以及诗人自身在都市与自然间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乌帽与纶巾,象征着诗人的不同身份与心境,而“九陌尘”与“岸纶巾”的对比,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扰与隐逸生活的思考。
赏析
此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自然美景与城市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两句以落日、渔船、白鸟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乌帽、九陌尘、杖藜、纶巾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对现实处境的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整合之作,但陆游的诗歌创作往往深受其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影响,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患内忧,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贬谪,晚年退隐山阴,他的诗歌中常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中的“乌帽翩翩九陌尘,杖藜谁记岸纶巾”等句,或许正是陆游在经历仕途坎坷后,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