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舟归晚
唐·杜荀鹤
匹马曾防玉塞秋,岂知八十老渔舟。
云移平野苍茫色,水泛孤舟荡漾流。
长与渔翁为伴侣,得随鸂鶒共悠游。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阑干看远洲。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杜荀鹤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而是根据关键词构思创作。)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九华山,以诗名世,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我曾骑着匹马守卫在玉门关外的秋日边疆,哪里会想到如今已八十高龄,却只能与一艘老旧的渔舟相伴,云彩在广袤的原野上缓缓移动,天色苍茫,水面泛起波纹,孤独的渔舟随波逐流,我常常与渔翁为伴,得以与鸂鶒(一种水鸟)一同悠然自得地游弋,这其中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我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远望着那片辽阔的水洲。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年轻时的边疆生活与老年时的渔舟生涯,表达了对人生境遇变迁的感慨,前两句以“匹马曾防玉塞秋”与“八十老渔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从边疆战士到渔翁的身份转变,后几句则描绘了渔舟晚照的宁静景象,以及诗人与渔翁、水鸟为伴的悠然生活,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设想其创作背景可能与杜荀鹤晚年的生活经历有关,杜荀鹤一生历经坎坷,早年曾有过边疆从军的经历,晚年则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此诗或许正是他在晚年时期,面对自己身份和境遇的变迁,所写下的一首抒发感慨、寄托情怀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