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尽浮云见素娥,青天脉脉映明河。出自哪首诗?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中秋月

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收尽浮云见素娥,青天脉脉映明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朴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朴,字先之,号章贡,北宋赣州(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学识渊博,精通天文地理,曾任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李朴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明亮的月亮如同宝镜般高悬夜空,云间仿佛有仙乐在静静回荡,却寂然无声,秋色被月光均匀地分洒,满月的光辉伴随着千里云路,明亮而清澈,狡猾的兔子从月亮的弯弓处消失,妖异的蟾蜍也不要在眼前出现,浮云被收尽,露出皎洁的嫦娥,青天默默无语,映照着明亮的银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月亮的皎洁、明亮以及与之相伴的宁静氛围,诗中“皓魄当空宝镜升”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升起时的壮观景象,“收尽浮云见素娥”则表达了浮云散去后,月亮更加明亮、清晰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月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中秋之夜的月色美景和宁静氛围,首联“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以宝镜喻月,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升起时的壮观景象,同时以“寂无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颔联“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则进一步强调了月亮的明亮和清澈,以及它给大地带来的光明和希望,颈联“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运用了典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尾联“收尽浮云见素娥,青天脉脉映明河”则表达了浮云散去后,月亮更加明亮、清晰的意境,以及青天与明河相互映衬的美景,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朴对中秋月色的观察和感悟有关,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是古人寄托思乡之情、团圆之意的重要时刻,李朴在此时写下这首诗,可能是为了表达对中秋月色的赞美和喜爱,同时也可能寄托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朴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