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僧每欲分斋钵,庙史犹来索社钱。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唐·贾岛

山居人迹稀,草色映柴扉。

邻僧每欲分斋钵,庙史犹来索社钱。

云影半开岩上日,松声时落涧边泉。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缘。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贾长江”,他早年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贾岛的诗风清峭瘦硬,以苦吟著称,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他的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居住在山林中,人迹罕至,只有草色青青映照着简陋的柴门,邻居的僧人常常想来分享我的斋饭,而庙里的管事也不时来索要社日祭祀的费用,岩壁上的日光被云影半遮半掩,松林间的风声时断时续地落入山涧的泉水中,这里有着真正的意趣,何必去询问尘世的因缘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面对世俗纷扰时的超然态度,首联写山居环境的清幽,颔联通过“邻僧分斋钵”和“庙史索社钱”两件事,反映了山居生活的世俗干扰,颈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山居的清幽与宁静,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超脱。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苦吟风格,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诗中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将山居的清幽与世俗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也极具画面感,云影、日光、松声、涧泉等意象的巧妙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画意,尾联的“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缘”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与超脱,以及对尘世因缘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坎坷,早年为僧,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晚年更是颠沛流离,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超脱,诗中也透露出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在贾岛的诗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更能体会到他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