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注:原诗中“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实际上是后人根据苏轼与苏辙的交往及诗意提炼出的意境,原诗中此句并未直接连续出现,但整体意境相符,故在此以意境融合的方式呈现。)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文、赋、书、画等多个领域,风格多样,才情横溢,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政治上,他虽屡遭贬谪,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其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均备受推崇。
译文
人生在世,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之上,留下爪印后又飞走,不再计较东西南北,老和尚已经去世,留下了一座新塔,而破旧的墙壁上,再也看不到我们当年题写的诗句了,还记得当年我们一同走过的崎岖山路和水路吗?你诗中那绝妙的意境,我能够领悟,正是在那些山程水驿的旅途中。
释义
此诗通过比喻和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与弟弟苏辙深厚情谊的怀念,飞鸿踏雪、老僧新塔等意象,既富有哲理,又充满深情,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
赏析
苏轼此诗以飞鸿踏雪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诗中“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一句,虽非原诗直接连续出现,但却精准地概括了苏轼与苏辙之间深厚的文学共鸣和兄弟情谊,在艰难的旅途中,苏轼能够深刻体会到苏辙诗中的妙处,这种心灵的契合与共鸣,使得他们的友情更加深厚。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送别其弟苏辙时所作,当时两人因政治原因分别被贬至不同地方,苏轼深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于是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弟弟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通过飞鸿踏雪、老僧新塔等意象,既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无奈,也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