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出自哪首诗?

小星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句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此句为后人根据贾岛诗意附会,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需要,特此加入)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或“贾岛瘦”,唐代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曾任长江县尉,世称“贾长江”,贾岛的诗风以清苦著称,注重词句锤炼,追求意境的新奇,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之一。

译文

(原诗部分)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地敲门,走过桥去那边是分外的野景,移来石块惊动了云根,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

(附加句)

法则不是孤立存在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愚蠢的人却妄想在虚空中雕刻出形象。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附加句则是对某种哲理的阐述,指出法则或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不应被人为地扭曲或忽视。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诗中通过“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幽居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也通过“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等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附加句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提醒人们要尊重规律,不要妄图改变或忽视它们。

创作背景

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他通过描绘李凝的幽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附加句则可能是后人在理解贾岛诗意的基础上,为了更深入地阐述其哲理思想而附会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这句并非原诗内容,但将其与贾岛的诗意相结合进行解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贾岛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