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岐。出自哪首诗?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瑞麦颂

唐·韦庄

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岐。

天意每随人事好,丰年喜色动天墀。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情感真挚著称,尤其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韦庄一生历经战乱流离,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译文

蝗虫肆虐,将田间的作物吃得一干二净,仿佛连种子都不留;但在这片看似绝望的土地上,却奇迹般地长出了连片如云、分叉成双的瑞麦(即一茎双穗的麦子,象征丰收和吉祥),天意似乎总是伴随着人间的善行与努力而转好,这丰收的喜悦之色,让整个朝廷都为之动容。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蝗灾的严重与瑞麦的出现,展现了自然界中灾难与希望并存的现象,强调了人力与天意之间的微妙联系,首句“飞蝗扫地无遗种”描绘了蝗灾的惨烈,次句“瑞麦连云有两岐”则转危为安,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奇迹,后两句“天意每随人事好,丰年喜色动天墀”则进一步升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善行必有善报的信念。

赏析

韦庄此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构建了一幅从绝望到希望的生动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变化,也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飞蝗”与“瑞麦”的对比,象征着逆境中的希望与坚持,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相信转机终将到来,诗人通过“天意每随人事好”的表述,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即人的努力与善行能够影响天意,带来好的结果。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亲眼目睹了蝗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破坏,同时也见证了人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努力恢复生产的场景。《瑞麦颂》不仅是对一次具体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以及对人性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通过这首诗,韦庄表达了对和平、丰收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