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辅何时一战收,蜀郊且复猎清秋。的释义

小星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出猎

唐·韦庄

关辅何时一战收,蜀郊且复猎清秋。

雕弓夜挽闻骝啸,铁棹晨推见鹭游。

忆昨路绕锦城东,曾看牵牛织女星。

今来还见银河水,清浅依然映月明。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和民生疾苦,同时也表现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关中、辅国之地何时才能一战收复?暂且先在蜀地的郊野打猎,享受这清秋的景致,夜晚挽起雕弓,听到骝马的嘶鸣;清晨推开铁棹,看见白鹭在水中游弋,回想起过去,曾路经锦城之东,仰望夜空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如今归来,依然能看到银河之水,清澈而浅淡,映照着明亮的月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关中、辅国之地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蜀地生活的暂时满足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首句“关辅何时一战收”直接点出诗人的心愿,次句“蜀郊且复猎清秋”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暂时放下忧愁、享受自然的心态,后两句则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层次分明,既有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还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如“雕弓夜挽闻骝啸,铁棹晨推见鹭游”两句,通过描绘夜晚挽弓和清晨推棹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打猎时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而“忆昨路绕锦城东,曾看牵牛织女星”与“今来还见银河水,清浅依然映月明”两句的对比,则更加突出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作为一位有识之士,韦庄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对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充满了渴望,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诗人只能暂时放下忧愁,在蜀地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渴望的统一愿望的表达,也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暂时满足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的抒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