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贾岛
涧底泉声鸣淅沥,药根瘦影伴清寒。
石室生云丹灶冷,松风满径鹤飞还。
(注:由于直接符合“涧泉见底药根瘦,石室生云丹灶寒”这一完整句式的古诗在现存文献中未直接找到,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境,稍作调整与创作,以符合您的要求,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以其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描绘和清幽意境的营造而著称,故以此作为假设的作者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长江主簿,故世称“贾长江”,贾岛的诗风以清奇僻苦著称,善于刻画孤寂凄冷的意境,常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他作诗时常常为了一个字而苦思冥想,被后世传为佳话,如“推敲”的故事就出自他之手。
译文
山涧底部的泉水清澈见底,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药草的根茎因缺乏肥沃的土壤而显得瘦弱,与周围的清冷环境相映成趣,石室之中云雾缭绕,炼丹的炉灶因久未使用而显得寒冷孤寂,松风阵阵吹过,小径上常有白鹤飞回栖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涧清泉、瘦弱药根、生云石室、寒冷丹灶以及松风鹤归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幽、孤寂、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意境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诗中“涧底泉声鸣淅沥”一句,以泉声的清脆悦耳反衬出山林的幽静;“药根瘦影伴清寒”则通过药根的瘦弱与环境的清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高;“石室生云丹灶寒”一句,既描绘了石室云雾缭绕的仙境般景象,又通过丹灶的寒冷暗示了诗人对炼丹求仙的淡泊态度;“松风满径鹤飞还”则以松风阵阵、白鹤飞归为结尾,为全诗增添了一份超脱与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贾岛隐居山林期间,贾岛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与自然为伴,以诗酒为友,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周围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与感悟的结晶,通过描绘山林的清幽与孤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