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酝藉人。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酝藉人。

林树深藏啼鸟细,溪流暗咽落花频。

幽居不用名绳检,野径何妨草棘榛。

门外车尘从不到,只将心事付沙禽。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他活跃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隐逸生活的闲适与淡泊,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译文

蜿蜒曲折的流水环绕着,带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息;远处的山峦平缓而遥远,宛如含蓄内敛的君子,树林深处,鸟儿的啼叫声细密而清脆;溪流在暗处潺潺流淌,伴随着落花频繁地飘落,隐居在这里,无需受世俗名利的束缚;小路两旁,任凭野草荆棘丛生也无妨,门外车马喧嚣的尘土从不会到达这里,我只将心中的思绪寄托给沙洲上的水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首联以“萦回水抱”和“平远山”描绘出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超脱,颔联通过“林树深藏”和“溪流暗咽”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静谧,颈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束缚的摒弃和对自然野趣的接纳,尾联以“门外车尘”与“心事付沙禽”作对比,强调了诗人远离尘嚣、寄情自然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对山水、林鸟、溪流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也借自然之景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表达了对名利束缚的摒弃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山林期间所作,通过描绘自然之美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在当时南宋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嚣,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和心境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