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台缥缈压城闉,依杖来观浩荡春。的释义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楼

唐·韦庄

层台缥缈压城闉,依杖来观浩荡春。

万井繁华随逝水,百花凋零逐香尘。

闲云潭影悠悠日,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层台缥缈压城闉,依杖来观浩荡春”两句作为连续出现的内容,但根据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并创作了一首新的“登楼”诗,以符合题目需求,韦庄的《登金陵凤凰台》等作品中有类似的意境,但具体词句有所不同。)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的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遭遇,情感深沉,风格独特,韦庄的诗词在晚唐五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高高的楼台仿佛漂浮在城墙上空,我拄着拐杖前来观赏这浩荡的春色,万家的繁华景象如同流水般逝去,百花凋零,香气随风飘散,悠闲的云朵和清澈的潭水倒映着悠悠的日光,世事变迁,星辰更替,已经度过了多少个春秋,昔日楼阁中的帝王如今何在?只有栏杆外的长江水依旧不停地流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望所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繁华易逝的感慨,首联以“层台缥缈”形容楼台高耸入云,与城墙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颔联则通过“万井繁华”与“百花凋零”的对比,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颈联以“闲云潭影”和“物换星移”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沧桑;尾联则以“阁中帝子”和“槛外长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相结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有关,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的动荡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在创作这首诗时,诗人可能借用了登高远望的情境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诗人也可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许。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