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嵩山北望
宋·晁说之
嵩高惟岳壮哉崇,
北望悠悠意未穷。
他年吊古凭高处,
想见清伊照碧嵩。
作者及朝代
作者: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一字伯以,号景迂生,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晁说之学识渊博,善属文,为文长于议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晁说之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应有实际内容,反对浮艳文风,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也是一位史学家,对历史研究有独到见解。
译文
嵩山高大雄伟,令人敬仰,我向北遥望,思绪无穷无尽,将来有一天,当我登上高处凭吊古迹时,定能想象到清澈的伊水映照着碧绿的嵩山,那将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啊!
释义
嵩高惟岳壮哉崇:嵩山作为五岳之一,高大雄伟,令人赞叹。
北望悠悠意未穷:向北遥望,心中思绪万千,难以平息。
他年吊古凭高处:将来有一天,当我登上高处凭吊古迹时。
想见清伊照碧嵩:定能想象到清澈的伊水与碧绿的嵩山相映成趣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以嵩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嵩山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憧憬,首句“嵩高惟岳壮哉崇”直接点出嵩山的高大雄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北望悠悠意未穷”则透露出诗人对嵩山的深情厚谊和无尽思绪,后两句“他年吊古凭高处,想见清伊照碧嵩”则通过想象未来的场景,进一步升华了诗人对嵩山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晁说之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嵩山的壮丽景色,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嵩山作为中原地区的名山,也象征着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诗中,诗人通过想象未来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