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拓跋非难取,天意从来未易知。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难测

唐·李峤

赫连拓跋非难取,天意从来未易知。

汉月胡云千里外,明光高殿五更时。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诗多为咏物之作,辞藻华美,构思精巧,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赫连和拓跋的政权并非难以攻取,但天意从来都难以预测,在遥远的千里之外,汉家的明月与胡地的云彩交相辉映;而在皇宫的高殿之上,五更天时仍灯火通明。

释义

赫连和拓跋:分别指古代北方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赫连为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国家,拓跋为鲜卑族建立的国家,这里借指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天意:指上天的意志或命运。

汉月胡云:分别指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象,这里象征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地域差异。

明光高殿:指皇宫中明亮高大的宫殿,象征着皇权和国家的中心。

赏析

这首诗以历史和政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天意难测、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赫连拓跋非难取”以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为例,说明这些政权虽然强大,但并非不可战胜,接下来的“天意从来未易知”却笔锋一转,指出天意难以预测,暗示着历史的走向和国家的兴衰并非完全取决于人力。

后两句“汉月胡云千里外,明光高殿五更时”则通过描绘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象和皇宫中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天意难测的主题,汉月和胡云象征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地域差异,而明光高殿则象征着皇权和国家的中心,这些景象的交织和对比,使得诗人对天意难测的感受更加深刻和生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极为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边疆少数民族的侵扰和内部政治斗争的复杂局面,诗人李峤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历史和政治的反思,表达了对天意难测、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民族融合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