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维扬少年行

唐·李益

维扬少年游侠客,白日挟弹金陵陌。

秋风走马出咸阳,远望山河空复愁。

少年别有赠君者,一寸春心红豆赊。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益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益,字君虞,唐代诗人,祖籍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诗风豪放明快,婉转动人,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其边塞诗与李颀、王昌龄齐名,中唐边塞诗派又被称为“王李体”。

译文

维扬的少年是一位游侠儿,白天在金陵的街头巷尾挟带着弹弓,秋风起时,他骑马疾驰出咸阳,远望山河,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忧愁,少年还有赠予你的礼物,那就是一颗象征深情厚意的红豆,想当年,他带着书剑去拜见朝廷的三公,谈吐之间,言辞如云,气势如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维扬(今江苏扬州)一位少年的游侠形象,他既有豪情壮志,又带着几分忧郁,诗中通过“挟弹金陵陌”、“走马出咸阳”等场景,展现了少年的不羁与豪情,而“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则是对他年轻时风采的追忆,表现了他曾经的意气风发和非凡的口才。

赏析

这首诗以维扬少年为主角,通过对其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游侠文化的精神风貌,诗中“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一句,尤为精彩,既表现了少年的才华与抱负,又透露出他曾经的辉煌与自信,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少年游侠生活的赞美,也有对其人生经历的感慨与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益个人的经历有关,李益虽然才华横溢,但在仕途上却并不得志,长期漂泊在外,过着游侠般的生活,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对所见所闻的感悟与总结,通过描绘维扬少年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与感慨,诗中也透露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与追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