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以下是该词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双双燕·咏燕》
宋·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作者简介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南宋词人,他生活于南宋宁宗、理宗时期,以词名世,与姜夔齐名,并称“姜史”,史达祖的词风清新婉丽,善于描绘景物,抒发情感,尤其在咏物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译文
春社日已经过了,燕子穿过帘幕,飞入去年栖息过的庭院,发现那里已经布满了灰尘,显得冷清,它们在空中盘旋,想要住下,试着飞入旧巢相依相偎,它们还在雕梁藻井上停留,低声软语地商量着,忽然,它们轻快地掠过花梢,翠绿的尾巴分开了红色的花影。
在芬芳的小径上,春雨滋润着芹泥,燕子们喜欢贴近地面争飞,竞相夸耀自己的轻盈俊逸,它们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已经看够了黄昏时分的柳色和花容,它们应该正在香巢中安稳地栖息,却忘记了远方寄来的书信,这愁坏了闺中的女子,她每天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双眉紧锁,愁绪满怀。
释义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燕子在春天的生活场景,从它们飞入庭院、寻找旧巢、商量栖息之地,到在芳径上争飞、回到红楼栖息,再到忘记远方书信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燕子的生活习性和情感世界,词中也寄托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词在咏物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作者通过对燕子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它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形象,词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使燕子成为了传递思念之情的使者,词中的语言清新婉丽,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史达祖生活在南宋时期,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或许因为某种原因与亲人分离,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他借咏燕之题,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创作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词作,在词中,燕子成为了作者情感的载体,它们的行为和状态都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而“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等词句,则可能是作者借燕子之口,表达了自己因思念而憔悴、不敢面对现实的情感状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句具体的词句在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可能是对原文意境的提炼或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