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其二
东邻斗草归来晚,忘却新传子夜歌。
卸却菱花金钿镜,七香车上歇芙蓉。
作者及朝代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公元698年,卒于约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作者简介
王昌龄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边塞诗的雄浑壮阔,也有宫怨诗的哀怨缠绵,还有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唐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第二首诗的大意为:东邻的少女玩斗草游戏回来得很晚,以至于忘记了刚刚学会的那首《子夜歌》,她卸下了头上的菱花镜和金钿,坐在装饰着七香车的芙蓉花旁休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邻少女斗草归来晚、忘却新歌的情节,展现了少女们纯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菱花镜和金钿的卸下,以及坐在七香车上歇息的情景,则进一步突出了少女的青春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女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青春活力,通过斗草归来晚、忘却新歌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少女的天真烂漫和无忧无虑,菱花镜和金钿的卸下,以及七香车和芙蓉花的描绘,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唯美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青春气息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创作《采莲曲》组诗时所作,当时,王昌龄可能正在江南地区游历或任职,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通过描绘少女斗草、歇息等生活场景,展现了江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青春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王昌龄的《采莲曲》组诗之一以其细腻的笔触、清新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少女的生活场景和青春活力,是一首充满青春气息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王昌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江南地区民俗风情的深刻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