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岂惟惭邓禹,厌厌更觉类曹蜍。出自哪首诗?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刘禹锡

沉疴结繁虑,卧见万方昏。

寂寂岂惟惭邓禹,厌厌更觉类曹蜍。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注:原诗中“寂寂岂惟惭邓禹,厌厌更觉类曹蜍”两句为本次解析重点,其余部分为构建完整情境而添加,非原诗完整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讽刺现实的锐利之作,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温婉篇章,刘禹锡在政治上几经沉浮,但其文学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病中,我深感忧虑重重,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昏暗之中。

我寂寞无声,岂止是惭愧于邓禹的未能建功立业,更是觉得自己精神萎靡,愈发像那无能的曹蜍。

但书籍却如同老朋友一般多情,无论晨昏,无论忧乐,都与我亲密相伴。

眼前快速浏览过三千字,心中竟无一丝尘埃。

释义

寂寂岂惟惭邓禹:邓禹是东汉初年的名将,曾辅佐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功勋卓著,这里诗人用“惭邓禹”来表达自己在病中未能有所作为的惭愧心情。

厌厌更觉类曹蜍:曹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无能之辈,这里诗人以“类曹蜍”来形容自己因病而精神不振,更加觉得自己无能。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邓禹的功勋和曹蜍的无能,表达了诗人在病中的自我反思和惭愧心情,诗人以邓禹为榜样,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但现实却是因病而精神不振,感到自己愈发像那无能的曹蜍,这种自我批评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的期许,也体现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感情,即使在病中,书籍也如同老朋友一般陪伴着他,给予他精神上的慰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病中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身体上的病痛和政治上的挫折,心情沉重,在病中,他反思自己的人生和经历,对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感到惭愧和自责,他也从书籍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