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寒院落开炉月,霜重郊原斸芋天。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黄宗羲

山寒院落开炉月,霜重郊原斸芋天。

野老但知煨槲叶,王孙谁识啖腴鲜。

作者简介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蓝田逸老等,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党人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译文

在寒冷的山中院落里,炉火刚刚燃起,映照着天上的明月;郊外的原野上霜气凝重,正是挖芋头的好时节,乡间的老人只知道用槲树叶包裹着食物来煨烤,而那些贵族子弟又怎能懂得品尝这山野间的美味呢?

释义

山寒院落开炉月:描述山中院落因寒冷而燃起炉火,炉火的光亮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

霜重郊原斸芋天:形容郊外原野上霜气浓重,是挖芋头(一种根茎类蔬菜)的适宜时节。

野老但知煨槲叶:乡间的老人只知道用槲树叶包裹食物来煨烤,这是一种简单而原始的烹饪方式。

王孙谁识啖腴鲜:贵族子弟(王孙)又怎能懂得品尝这山野间的美味(腴鲜,指肥美的食物)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院落和郊外原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山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首句“山寒院落开炉月”以炉火和明月为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次句“霜重郊原斸芋天”则以霜气和挖芋头的场景,展现了山野生活的艰辛与乐趣,后两句通过对比乡间老人和贵族子弟的不同生活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

创作背景

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他亲身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人民的苦难,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隐居山林期间创作的,通过描绘山野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