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西来了宿缘,凭鞭欹帽过年年。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西归绝句十二首(其十一)

唐·元稹

万里西来了宿缘,凭鞭欹帽过年年。

铜驼已老应难问,汉马虽肥莫近前。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元稹聪明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

译文

为了宿命的缘分我远行万里来到西边,骑着马、斜戴着帽子年复一年地度过,铜驼巷的老人们或许已经难以询问往事,而汉代的战马虽然肥壮,但也不要轻易靠近它们。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元稹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某种忧虑,首句“万里西来了宿缘”点明了诗人远行的原因——是命运的安排(宿缘),“凭鞭欹帽过年年”则描绘了他年复一年、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后两句则通过“铜驼已老”和“汉马虽肥”的意象,暗示了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以及诗人对未知未来的某种警觉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真挚,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远行万里、年复一年的漂泊生活,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的“铜驼已老”和“汉马虽肥”等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残酷现实,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元稹在贬谪期间所作,元稹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远行万里、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的“铜驼已老”和“汉马虽肥”等意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在贬谪期间,元稹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