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全诗是什么?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愁

唐·杜甫

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

白发频生知不知,故园回首已迢迢。

寒灯独对愁肠结,浊酒难消夜寂寥。

梦里依稀归路远,醒来空余泪沾袍。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实际历史上杜甫并未创作过此标题及内容的诗作。)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历经战乱,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译文

少陵(杜甫自称)也是个可怜的人啊,还期待着来年春天去试看新长的春草,白发不断生出,自己是否知晓呢?回望故乡,已经遥远得看不见了,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对着灯火,愁绪缠绕心间,浑浊的酒也难以消解这深夜的寂寞与冷清,梦中依稀记得回家的路很远,醒来后却发现只有泪水沾湿了衣袍。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晚年漂泊异乡,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哀愁,通过“少陵也自可怜人”直接抒发自己的孤独与凄凉,而“更待来年试春草”则寄托了对未来的微弱希望,但紧接着的“白发频生”与“故园回首已迢迢”又将这种希望拉回现实,展现出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杜甫晚年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诗中“寒灯独对”与“浊酒难消”两句,尤为传神地刻画了诗人深夜独处的凄凉景象,而“梦里依稀归路远,醒来空余泪沾袍”则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归去的痛苦。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设定)此诗假设为杜甫晚年所作,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故乡与亲人,生活困苦,身体每况愈下,面对这样的境遇,杜甫不禁心生哀愁,回忆起往昔的种种,更加思念远方的故乡与亲人,他提笔写下这首诗,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微弱希望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