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忽堕五更梦,举首但觉铁瓮高。的解释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润州城

宋·苏辙

旧游忽堕五更梦,举首但觉铁瓮高。

乱水东流人不见,暮云千里自逍遥。

作者简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宰相苏洵次子,文学家苏轼之弟,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大名府推官、河南推官、秘书省校书郎、右正言、起居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晚年因遭贬谪,闲居许昌,自号颍滨遗老,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昔日游历的情景忽然在五更的梦中重现,醒来抬头只见润州城(今江苏镇江)的铁瓮城楼高耸入云,江水滔滔向东流去,而昔日同行的人已不见踪影,只有傍晚的云彩在千里之外自由自在地飘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和对眼前景象的感慨,首句“旧游忽堕五更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游历经历的怀念,五更梦醒,旧游之情仍萦绕心头,次句“举首但觉铁瓮高”则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铁瓮城楼高耸,与梦境中的旧游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乱水东流人不见,暮云千里自逍遥”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江水东流,故人难觅,只有云彩在自由自在地飘荡。

赏析

这首诗以旧游之梦开篇,引出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铁瓮城楼的高耸与梦境中的旧游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后两句则通过江水东流和暮云飘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孤独,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游历润州(今江苏镇江)时所作,润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铁瓮城是其著名的古迹之一,诗人在游历过程中,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昔的游历经历,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以及他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