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从远方来
朝代:汉
作者:佚名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附加改编句:
有时赠我玉具剑,间亦报之金错刀。
(注:此句为根据题目要求添加的改编内容,非原诗所有)
作者简介
《客从远方来》属于汉代乐府诗,作者佚名,即无从考证具体作者姓名,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主要收集于汉魏六朝时期,多为民间歌谣或文人模仿民间歌谣所作,具有鲜明的叙事性和抒情性。
译文
客人从远方而来,送给我一段有花纹的丝绸。(有时他还赠我镶嵌着美玉的剑柄,我则回赠他装饰着黄金的错刀。)虽然我们相隔万里,但故人对我的情谊依然如此深厚,丝绸上绣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我把它裁剪成合欢被,被内填充着长长的相思之情,被边织着永远不解的结,就像胶和漆混合在一起,谁又能将我们分离呢?
(附加改编句译文:有时他赠给我镶嵌美玉的剑柄,我有时也会回赠他装饰着黄金的错刀,作为我们友情的见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远方客人送来的礼物,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珍视,诗中“一端绮”象征着友人的深情厚谊,“文采双鸳鸯”则寓意着双方情感的和谐与美满,而“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更是将双方的情感比作胶漆相融,难以分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远方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具体的礼物(一端绮、玉具剑、金错刀)和象征性的意象(文采双鸳鸯、胶漆相融),诗人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的“长相思”、“结不解”等词语,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和坚守。
创作背景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乐府诗作为汉代诗歌的重要代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情感世界,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为了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珍视而创作的,虽然具体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诗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景,却跨越时空,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