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驿夜思
唐·李商隐
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
月落乌啼霜满天,孤灯照影夜无眠。
边城烽火连胡塞,客路迢迢望远山。
归梦悠悠何处去,寒风吹动故园关。
(注:李商隐并未留下直接以“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为起句的诗作,此诗为根据关键词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擅长律绝,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习惯了在古老的驿站安眠,总是能安稳地枕着枕头入睡;即便是多次听到《阳关三叠》这样的离别之曲,也不再面露悲戚之色,月亮落下,乌鸦啼叫,寒霜布满了整个天空;孤独的灯光下,我的影子显得格外孤单,夜晚难以入眠,边疆的烽火连绵不断,连接着胡人的边塞;客居他乡的我,望着遥远的山峦,路途漫漫,归乡的梦境悠悠然不知飘向何方,寒风吹动着故乡的关隘,让人心生无限思乡之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古驿站的夜晚,虽然身处异乡,却已习惯了这种漂泊的生活,对离别和孤独有了更深的体悟,首联“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适应和对离别的淡然态度,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边疆的烽火,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和思乡的氛围,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寒风吹动着故乡的关隘,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惯眠古驿”和“熟听阳关”开篇,既展现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适应,也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超脱,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边疆的烽火,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尾联“归梦悠悠何处去,寒风吹动故园关”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也有对内心的抒发,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如果将其置于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期,可以想象到,那是一个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代,李商隐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贬谪,漂泊异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创作出这样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描绘自己在古驿站的夜晚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