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劳急。的解释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阴雨

唐·白居易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劳急。

茅檐夜滴愁不睡,竹屋晨穿忧且泣。

独坐闲吟谁应和,满庭芳草自萋萋。

前村后垄桑麻长,惟见田家作苦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译文

皇天长久地阴沉,大地变得潮湿,雨势没有停歇的迹象,风也急匆匆地劳作,茅屋的屋檐在夜晚滴着雨水,让人忧愁得无法入睡;竹屋的屋顶在早晨被雨水穿透,让人担忧且哭泣,我独自坐着吟诵诗歌,却无人应和,满庭的芳草只能自己茂盛生长,前村后垄的桑麻正在生长,只见农民们正在辛苦劳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阴雨连绵的天气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困扰和忧愁,首句“皇天久阴后土湿”直接点出天气状况,雨势未回风劳急”进一步强调了风雨交加的恶劣环境,后两句通过茅檐夜滴、竹屋晨穿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满庭芳草的茂盛与农民劳作的辛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

赏析

这首诗以阴雨连绵的天气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农民在恶劣天气下的生活状态,诗人用“皇天久阴后土湿”等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天气的阴沉和潮湿,为全诗奠定了忧郁的基调,接着通过“茅檐夜滴愁不睡,竹屋晨穿忧且泣”等细节描写,将农民在阴雨天气下的忧愁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反问,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挚动人,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在地方任职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他目睹了农民们为了生计而辛苦劳作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同情和关注,他写下了这首诗来反映农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同情,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用自己的诗歌为农民发声,为他们的苦难而呐喊。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