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出自哪首诗?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荔枝香近

宋·苏轼

凤髓香寒,鹤膝枝蟠,岭南珍果第一芳,风味天浆可相抗。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遣红纱帐里,看斜阳、暝翠眉妩。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荔枝的香气如同凤髓香般清寒,其枝干弯曲如同鹤膝,它是岭南的珍果,芳香第一,风味可与天上的琼浆玉液相媲美,荔枝的风姿韵味虽然不算特别出众,但在酒宴之上,那些甘美的柑橘也只能甘拜下风,是谁让那红纱帐里的佳人,在斜阳下,望着这翠绿的荔枝,眉头微蹙,神情妩媚。

释义

本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荔枝的独特风味与风姿,将其与凤髓香、鹤膝枝等意象相结合,突出了荔枝的珍贵与美味,通过对比手法,将荔枝与柑橘等水果进行比较,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优越性,以佳人赏荔枝的情景收尾,增添了诗意的柔美与浪漫。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以荔枝为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诗中“凤髓香寒,鹤膝枝蟠”等句,不仅描绘了荔枝的形态与香气,还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荔枝与柑橘等水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荔枝的珍贵与美味,以佳人赏荔枝的情景收尾,既增添了诗意的柔美与浪漫,又深化了荔枝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苏轼在北宋时期曾多次被贬谪至南方地区,其中包括岭南地区,在这段时期,他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特色,其中包括荔枝这一岭南珍果,苏轼对荔枝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在多首诗作中都曾提及荔枝,并对其进行赞美,这首《荔枝香近》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荔枝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岭南地区的独特感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