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诗经·小雅·巧言
(节选)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
其下维谷,其高维岸。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踬。
矢言不渝,君子之光。
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作者及朝代
作者:佚名(集体创作,无法确定具体作者)
朝代:先秦(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作者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译文
显赫荣耀的周王朝,却被褒姒一手毁掉。
心中久久怀想此事,又逢阴雨心更愁。
低地是山涧与峡谷,高地是河岸与山丘。
泾水船儿行得急,船夫摇桨齐努力。
周朝大道如磨石,笔直像是箭杆立。
君子行走在这条路,小人只会绊自己。
说出誓言不改变,君子言行有光辉。
圣明君主讲信用,光明正大如太阳,
长久战乱哪里需要,屡次结盟订誓章。
释义
本段节选自《诗经·小雅·巧言》,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西周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忧虑和批判,特别是“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两句,强调了圣明君主应该以诚信为本,光明正大如同太阳一般,而长久的战乱和混乱并不需要频繁地结盟和誓约来维系。
赏析
这两句诗以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状况的批判,诗人认为,真正的圣明君主应该以身作则,用诚信和光明正大来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而不是依靠频繁的结盟和誓约来维持统治,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哲学中的“以德治国”理念,强调了君主个人品德和政治诚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诗经·小雅·巧言》的创作背景与西周末年的政治动荡密切相关,当时,周幽王宠爱褒姒,废黜申后及太子宜臼,导致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最终杀死周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这一事件引发了诗人对西周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和忧虑,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政治意义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歌,诗人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状况的批判,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