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渡汉江

宋·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附加句(根据关键词构思,虽非原诗内容,但融入意境)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故土遥望情难断,归心似箭泪满途。

(注:由于“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并非宋之问原句,以下分析将主要基于《渡汉江》原诗,同时尝试将附加句融入整体意境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著名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官至考功员外郎,因谄事张易之兄弟,坐贬泷州参军,后遇赦北归,途中经汉江时写下此诗,宋之问的诗以工巧见称,尤善五言律诗,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

译文

(原诗部分)

远离家乡音信已断绝,度过了一个寒冬又历经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附加句融入意境)

子孙们南渡至今已过了多少年,流离失所,竟与流亡之人同行。

遥望故土,情感难以割舍,归心似箭,泪水洒满归途。

释义

原诗通过描述诗人在被贬谪远离家乡多年后,即将回到故乡时的复杂心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近乡情怯的矛盾心理,附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家族因故南渡,历经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以及归心似箭却又不敢轻易询问家乡情况的复杂情感。

赏析

《渡汉江》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前两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直接点明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与隔绝,时间跨度之大,更突显了诗人对家乡的渴望,后两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则通过心理描写,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时的复杂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附加句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将个人的遭遇与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厚重。

创作背景

宋之问在被贬谪到泷州(今广东罗定市)期间,与家人音信隔绝,历经寒冬酷暑,后来,他遇赦北归,途中经过汉江时,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近乡情怯的矛盾心理,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渡汉江》,而附加句则可能是后人根据宋之问的遭遇和诗歌意境,为了更加完整地表达诗人及其家族的不幸遭遇而添加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