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出自哪首诗?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千金之珠弹鸟雀,不如泥丸之适的。

无贵无贱同父母,或智或愚均血气。

攫金不见人皆骂,塞耳偷钟我独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技艺高超的工匠从不抛弃樗树和栎树这类材质不佳的树木,砍柴人的话有时也是有益的,用价值千金的珍珠去弹射鸟雀,还不如用泥丸去射中目标来得实际,无论高贵还是低贱,我们都来自同样的父母,无论聪明还是愚笨,我们都拥有同样的血气,偷金时被人看见就会遭到众人的唾骂,捂住耳朵偷钟却自以为别人不知道。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使用、智慧与愚蠢、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见解,首句强调巧匠不弃劣质木材,比喻人才应被充分利用,不应因其表面不足而被忽视,次句指出即使是普通人的话也可能包含有价值的见解,三、四句通过对比珍珠与泥丸,强调实用与实效的重要性,五、六句则表达了人人平等、智愚同源的思想,末两句则是对自欺欺人行为的讽刺。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陆游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巧匠与樗栎、千金之珠与泥丸、智者与愚者等,巧妙地构建了对比与象征,使诗歌在简洁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蕴,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人才使用的独到见解,还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对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内外交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深感国家需要真正的人才来挽救危局,但现实中却往往存在人才被埋没、忽视的现象,他也看到了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公与虚伪,这些都促使他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人才使用、人性认知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陆游不仅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