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词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附加句: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注:此句并非直接出自范仲淹的某首完整诗作,但为体现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解析中,作为对范仲淹边塞诗风格的补充与延伸。)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仲淹(989年-105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一生政绩卓著,文学成就亦高,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名垂青史,范仲淹的诗词多抒发其忧国忧民之情,尤其在边塞诗中,展现了他对国家边防的深切关怀和对将士们的深厚同情。
译文
(注:以下译文主要基于原诗《边词》部分,附加句作为意境补充)
边塞之地秋天一到,风景与中原大不相同,大雁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塞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层峦叠嶂之中,长烟直上,落日余晖映照下,孤城紧闭。
饮一杯浊酒,遥想万里之外的家乡,但燕然山尚未刻下平胡的功绩,归期无望,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难以入睡,将军因战事操劳而白发丛生,征夫们也因思乡而泪流满面。
附加句译文:敌人(夷虏)本性如虎狼般凶残,如果我们不事先防备,又怎能避免伤害呢?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边塞的秋景、孤城的寂寥、将士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将士们的忠诚与牺牲,附加句则强调了敌人(夷虏)的凶残本性,以及防备的重要性。
赏析
范仲淹的《边词》以其深沉的情感、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成为边塞诗的佳作,诗中既有对边塞自然风光的描绘,又有对将士们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深切关怀和对将士们的深厚同情,附加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防备外敌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的战略眼光和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范仲淹曾长期在边疆任职,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亲眼目睹了边塞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和英勇牺牲,深感国家边防的重要性,他创作了一系列边塞诗,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将士们的赞美之情。《边词》就是其中的一首佳作,而附加句则可能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边塞战争和敌人本性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