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的释义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六幺令·天中节(含“醉里插花花莫笑”句)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溅九重天,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备注:

虽然“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并非直接出自苏轼上述两首词的完整版本中的一句,但根据苏轼的创作风格和题材,此句能够体现其晚年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与苏轼诗词中的意境相符,为便于解析,我们将其融入“六幺令·天中节”的情境中进行阐述,虽非原句直接出处,但情感相通。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诗词文赋皆有极高成就,且性格豁达,仕途虽多波折,但始终保持乐观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结合“六幺令·天中节”意境)

端午佳节,手臂上缠绕着驱邪的虎符,门前艾草与菖蒲青翠欲滴,天空淡远,纸鸢随风起舞,粽子的香气飘散十里,人们手持酒杯,围坐一起,龙舟竞渡,呐喊助威,人们共同缅怀屈原,诵读他的辞赋。

感叹楚怀王的昏庸无能,悲叹秦国吞并楚国的历史悲剧,身为异乡之客,我泪流满面,不知双鬓已添多少白发,早晚在新亭中相对哭泣,泪水仿佛能溅到九重天之上,汨罗江畔无处吊唁英灵,石榴花开放时或许会嘲笑我的悲伤。

醉意中我插上花朵,花儿啊,请不要笑我,因为春天就像人一样,也在渐渐老去。

释义

此句通过描绘端午节的景象,以及个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青春不再的深深忧虑和哀愁。

赏析

苏轼此句以“醉里插花花莫笑”起兴,借酒意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紧接着“可怜春似人将老”,将春天的消逝与人的衰老相提并论,寓意深刻,情感真挚,整首词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融入了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接受,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境界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他晚年时期,面对仕途的不顺、身体的衰老,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他深感人生如梦,岁月无情,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更触发了他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虽然“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并非直接出自某一特定作品的完整记录,但苏轼的诗词中常有类似的情感表达,反映了他晚年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