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长是为花愁,甚夜夜、东风恶。全诗是什么?

春秋98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词人史达祖的《鹧鸪天·惜别》,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鹧鸪天·惜别

宋·史达祖

惜别伤春更晚愁,流莺声里送离楼。

啼痕未干重回首,梦语难分再执手。

情切切,意悠悠,一春长是为花愁。

甚夜夜、东风恶,难将愁绪倩人收。

作者简介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南宋词人,他一生未得显达,仅做过小官,在韩侂胄府中任过堂吏,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临安,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时当过溧阳令,词风清润雅丽,属婉约派,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译文

因离别而伤感,又逢晚春更添愁绪,在流莺的啼叫声中我送走了你,登上了离别的楼台,泪痕还未干透就忍不住频频回首,离别时的话语难以说尽,只能再次紧紧执手,情感深切,情意绵绵,整个春天我都为花儿的凋零而忧愁,更可恨的是那夜夜刮来的东风,它无情地吹落花朵,让我这满怀的愁绪难以找人倾诉,难以排解。

释义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离别和春天逝去的深深感伤,上片通过“惜别伤春”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和不舍;下片则进一步通过“为花愁”和“东风恶”的意象,深化了词人的愁绪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惜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上片“惜别伤春更晚愁,流莺声里送离楼”两句,既点明了离别的主题,又通过“晚愁”和“流莺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下片“情切切,意悠悠,一春长是为花愁”三句,则通过“情切切”、“意悠悠”的叠词运用,以及“为花愁”的意象,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深情和愁苦,而“甚夜夜、东风恶,难将愁绪倩人收”两句,则通过“东风恶”的描写,将词人的愁绪推向了高潮,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于无法排解愁绪的无奈和痛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词人在离别之际所写,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别的深深感伤和对春天逝去的无奈,这种感伤和无奈,既源于词人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普遍感受。

史达祖的这首《鹧鸪天·惜别》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于离别和春天逝去的深深感伤和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