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出自哪首诗?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雨

宋·曾几

苏公堤上雨如酥,水满南湖水满湖。

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诗作语言清新自然,风格独特,是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为官清廉,文学造诣深厚,他的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风格平易近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抒发内心的情感,曾几与陆游、杨万里等人交往密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苏公堤上,细雨如酥般落下,湖水因此涨满了南湖及其周边,当我初次品尝到那和羹的美味时,便预示着甘霖即将降临的好消息。

释义

苏公堤:指杭州西湖的苏堤,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筑。

雨如酥:形容雨细密而柔和,如同酥油一般。

和羹:古代指调和五味做成的肉汤,此处可能借指某种美食或美好的事物,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预兆。

为霖:意为降下甘霖,即及时雨,象征着丰收和吉祥。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堤上细雨绵绵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甘霖降临的期待,首句“苏公堤上雨如酥”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次句“水满南湖水满湖”进一步渲染了雨后的景象,湖水因雨而涨,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后两句则通过“和羹”与“为霖”的巧妙联想,将美食与吉祥之兆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富有哲理,体现了曾几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曾几在江南任职期间,当时正值干旱季节,人们渴望甘霖以解旱情,诗人漫步于苏堤之上,偶遇细雨,心中不禁涌起对雨水的感激之情,同时联想到和羹的美味与吉祥之兆,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希望和喜悦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