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杀春工,细窥天巧,妙绝应难有。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笑杀春工,细窥天巧,妙绝应难有。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取诸家之长,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墨竹、怪石、枯木等,并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传世。

译文

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站立在田间地头的百姓,为了迎春纷纷竖立春幡,戴春胜,一阵春风吹来了,吹醒了饮酒醉了的游人,春风吹得梨花(或杨花)如雪片飞舞,不是冬雪,是梨花,真是“巧夺天工”,春神看了都会惊叹。

释义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描写海南立春的景象,词中表现了春天到来时生机蓬勃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词上片描写立春的景象,下片则抒发作者的感慨,上片通过“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染得桃红”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春天的美丽,下片则通过“春幡春胜”、“吹酒醒”、“卷起杨花似雪花”等意象,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笑杀春工,细窥天巧,妙绝应难有”一句,更是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推向了高潮,作者用“笑杀春工”来形容春天的美丽和神奇,用“细窥天巧”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惊叹,用“妙绝应难有”来强调春天的独特和珍贵。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又因“讥讽朝廷”被贬为惠州安置、儋州(今海南儋县)贬所,在海南,苏轼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并没有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积极创作,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这首《减字木兰花·立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在海南的立春时节,苏轼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词也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