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趁人山石狠,朦胧避路野花羞。的释义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李群玉

突兀趁人山石狠,朦胧避路野花羞。

云开日出千峰秀,水落溪声万壑流。

曾约高僧访幽境,也随樵子入林丘。

今朝偶向山中宿,便觉人间万事休。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性情淡泊,喜欢吟咏山水,擅长写诗,尤其工于五言律诗,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山石突兀嶙峋,仿佛故意与人作对般凶狠;野花朦胧羞涩,似乎在躲避行人的脚步,当云开日出时,千座山峰秀丽多姿;溪水落下,万条山涧的水流发出潺潺声响,我曾与高僧相约探访幽静的仙境,也曾跟随樵夫进入山林丘壑,今天偶然在山中住宿一晚,便觉得人间的万般事务都已停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首联以山石和野花的形象,表现了山中的自然之美和野趣;颔联则通过云开日出、水落溪声等景象,展现了山中的壮丽和生机;颈联回忆了诗人与高僧、樵夫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在山中住宿时的宁静心境和对人间事务的淡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山石、野花、云日、溪水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野趣的山林世界,诗人也通过回忆与高僧、樵夫的交往,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尾联则点明了诗人在山中住宿时的宁静心境和对人间事务的淡泊态度,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如“突兀趁人山石狠”一句,将山石拟人化为凶狠的形象,与野花的羞涩形成对比,突出了山中的野趣和神秘感,诗人也善于运用意象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如“云开日出千峰秀”一句,通过云开日出的景象,展现了山中的壮丽和生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群玉性情淡泊,喜欢吟咏山水,对山林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身处山中,感受到了山中的自然之美和宁静氛围,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人间事务的淡泊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流传过程中被赋予了“李群玉”的署名,但在实际的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首诗确实出自李群玉之手,在解读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其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而不必过于纠结于作者的身份问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