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的解释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此句为后人根据白居易诗意衍生,非原诗直接内容,但为解析所需,特此加入)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傍晚时分,我向东遥望海天一色,苍茫无际;远处的山峦与河流,宽广而悠长,城市四周灯火通明,犹如万家灯火;而水中央,则有一条星河闪烁,与灯火交相辉映,古木在风的吹拂下,仿佛晴天里下起了雨;月光照耀着平沙,夏夜中似乎凝结了一层霜,你能否到江楼来一同消暑呢?这里的清凉可比你的茅舍要舒适多了。(“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意为:却笑那当官的哪里能像我这样,在清江之上,万顷碧波间,与白鸥共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邀请友人前来消暑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比城市与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海天的苍茫、山川的壮阔、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能就江楼消暑否?”一句,巧妙地表达了邀请友人共赏美景、共度清凉之夜的愿望,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一句,虽非原诗内容,但却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楼远眺时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身处炎热的夏季,面对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内心却渴望一份宁静与清凉,他邀请友人一同到江楼消暑,并借此机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