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中寄友人
朝代:宋代
作者:施肩吾
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灯前各各言离久,明月亭亭照我扉。
作者简介
施肩吾,唐代(注:此处为配合题目要求稍作调整,实际施肩吾为唐代诗人,但为符合题目中“宋代”的设定,此处假设为宋代有同名诗人,以下分析基于唐代施肩吾的风格与背景进行虚构性解读,以符合题目要求),字希圣,号东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唐代诗人、道士,他生性好学,善写文章,且精通医术,曾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修道炼丹,后入道教,为钟离权之弟子,与吕洞宾同门,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有道家思想流露。
译文
山中的草药从前被叫做远志,如今老朋友又寄来了当归,我们在灯前各自诉说着离别已久的心情,明亮的月光静静地照在我的门扉上。
释义
“山草旧曾呼远志”一句,借山草之名“远志”寓意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志向的远大;“故人今又寄当归”则以中药“当归”象征友人归心似箭,希望重逢之情,后两句通过“灯前言离久”和“明月照我扉”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夜深人静时的思绪万千。
赏析
此诗以草药名“远志”与“当归”为引子,巧妙地将对友人的思念与重逢的期盼融入其中,既富有文学性,又蕴含深意,前两句通过自然之物寄托情感,后两句则通过具体场景描绘,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道家思想的超脱与淡然。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创作于施肩吾隐居山中期间,某日,他收到远方故人的来信及所赠当归草药,触景生情,回忆起与友人往昔的交往与深厚的情谊,遂有感而发,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重逢的渴望,在月光皎洁的夜晚,诗人与友人相聚于灯前,共叙离别之情,此情此景,更添几分诗意与温情。
注:由于题目要求中提到的朝代与施肩吾实际生活的朝代不符,上述分析基于唐代施肩吾的风格与背景进行了适当的虚构性解读,以符合题目要求,施肩吾是唐代诗人,而非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