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断鸿声里斜阳暮。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1007年-107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深婉清新,笔力刚劲,与晏殊并称“晏欧”,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碧波荡漾,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笑声。
空中飞鸟盘旋飞舞,水中鱼儿随波逐浪,它们都已习惯于在笙歌宴席间穿梭往来,我已年老,但情怀犹在,仍向往着天涯海角的广阔天地,在这夕阳西下、孤雁哀鸣的时刻,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惆怅。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里堤上游人赏春、画船荡漾、春水四溢、绿杨楼外秋千荡漾的生动景象,以及空中飞鸟和水中游鱼的活泼姿态,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但后半部分笔锋一转,表达了词人虽年老但仍怀天涯之志的情怀,以及在夕阳西下、孤雁哀鸣中的孤独与惆怅。
赏析
这首词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们在春日里的欢乐与惬意,前半部分通过“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等句,描绘出一幅春日游春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后半部分则通过“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等句,进一步渲染了欢乐祥和的氛围,词人并未沉溺于这种欢乐之中,而是笔锋一转,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表达了自己虽年老但仍怀壮志的情怀,以及“断鸿声里斜阳暮”中的孤独与惆怅,使整首词在欢乐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时期,他虽已年迈,但心中仍怀有壮志未酬的感慨,在春日里,他目睹了游人的欢乐与大自然的生机,心中不禁涌起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现实却让他感到孤独与惆怅,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欧阳修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以及他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