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

谁人得似风前月,不解高情只任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我的才华如同被遗弃的废物一样无处可用,轻易地被排除在外,就像那无根的浮萍一样漂泊不定,又有谁能像那风前的明月一样,不理解我的高远情怀,只是任意地嘲笑我呢?

释义

濩落:形容才华被埋没,无所施展。

我材无所用:指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重用。

易除:容易被排除或抛弃。

殆类:大致相似。

无根潦:无根的浮萍,比喻漂泊不定,无所依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被埋没、无所施展的愤懑和无奈,首句“濩落我材无所用”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深深感慨,次句“易除殆类无根潦”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境遇比作无根的浮萍,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漂泊不定、无所依靠的生活状态,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反问,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人才埋没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才华难以施展的时期,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他的才华虽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在仕途上却屡屡受挫,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己才华被埋没、无所施展的愤懑和无奈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