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的释义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村

宋·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万物都在这里有情,老妻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鱼钩,不要嫌弃拐杖和木屐频繁地往来,这个地方确实很适合我这样的老夫居住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江村中的宁静生活,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家庭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中“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江村生活的喜爱和留恋,认为这个地方非常适合自己这样的老人居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首联写草堂周围的环境,颔联写草堂的幽静气氛,颈联写草堂的生活情趣,尾联写诗人对草堂的喜爱和留恋,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在草堂中的悠闲生活和豁达心态。

“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一句,是诗人的自我表白,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江村生活的喜爱和留恋,认为这个地方非常适合自己这样的老人居住,这种豁达的心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全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当时,杜甫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流离失所,终于在成都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草堂虽然简陋,但周围环境优美,生活宁静,使杜甫得以暂时忘却战乱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草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