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二首·其一》,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春日二首·其一
宋·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一重水复一重山,萦绕回环路屈盘。
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填词,词作虽不多,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早晨来到院子里,听见树上有鸟儿在鸣叫,红花绿叶扶持着春天来到了远方的树林,忽然间,眼前产生了写好诗的灵感,但想要安排好诗句却很难。
一层水又一层山,曲折环绕的路盘旋而上,试问花朵能留住春天几日呢?花朵在风雨中摇曳,却几乎没有人来管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易逝的感慨,前两句写春天的到来,鸟儿鸣叫,红花绿叶相映成趣;后两句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短暂、花朵易落的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前两句“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鸟儿在树上鸣叫,红花绿叶相互映衬,共同扶持着春天来到远方的树林,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还通过“扶”字形象地表达了春天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
后两句“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短暂、花朵易落的惋惜之情,诗人通过“试问”二字,巧妙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花朵能留住春天几日呢?而接下来的“略无人管雨和风”则进一步强调了花朵在风雨中的无助与脆弱,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感慨,还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之间的矛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留恋有关,陈与义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自然的诗人,他在春天里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短暂与易逝,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留恋,以及对春天短暂、花朵易落的惋惜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